歐洲科學家成功製造出,用念力就能行控制的仿生物手臂,這種高科技的機械手臂能夠能透過腦移動手臂,手部的的靈活度就像人類手臂再生,不過病患得不斷的練習,才能更加精準的控制動作。
用念力也能讓機械手臂活動,這不再是科幻片的情節,26歲的義大利男子3年前出車禍截肢,失去左前臂,接受這項實驗,由歐盟斥資3百萬美元,義大利團隊投入的「生命手臂」研發計畫,製造出機械手臂,靈活度勝過傳統義肢。
醫生羅西尼:「生命手臂能產生,像是與生俱來自然的動作,它也可以彈鋼琴。」
擺動、握拳、抓取物體,和真的手臂動作有90%相似,機器手臂並未植入截肢病患體內,醫生以電極植入病患左臂殘餘部份,並連接至他的神經系統,使用者的腦部訊號,透過電極傳給機器手臂,不過患者需要不斷練習。
羅西尼:「在頭幾天,他可能無法控制任何動作,只能了解一點訊息。」
病患非常痛苦,因為得重新學習如何對大腦下令。羅西尼:「我們要求他,請他用以前傳訊息的方式,控制手而做動作。」
這是全球第一個截肢病患透過意念,進行這麼複雜的動作。實驗病患皮爾帕羅:「當我看到手能動的像真的,不過我的心理卻很痛苦,也就是說我要完全專注。」
機械手臂有如手臂再生,目前這項實驗進行1個多月,病患身體並無不適,科技突破,未來機械手臂也有望取代傳統義肢。
抗氧化功效維生素C 有助製人造幹細胞
〔編譯張沛元/綜合二十四、二十五日外電報導〕英國媒體二十四日報導,新研究顯示,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維生素C,有助於重新轉化成人細胞,能提升製造人造幹細胞的效率。此一研究結果已刊載於「細胞幹細胞」期刊網路版。
科學家相信,維生素C或許有助於克服在製造「誘導式多功能性幹細胞」(iPSC)上、長期以來所面臨的問題。胚胎幹細胞能發展成為從骨頭到大腦等各種人類組織,而人工製造的iPSC可解決任何涉及胚胎幹細胞之醫療所衍生的道德問題。胚胎幹細胞取自人類胚胎,但iPSC則是在實驗室改造普通成人細胞基因製造而成。
由於iPSC在許多方面與胚胎幹細胞相似,也能發展成為許多人類組織,因此被視為未來幹細胞之鑰。不過,目前把普通細胞轉換成為iPSC的效率甚低,成功率也不高,細胞往往不夠成熟並停止分裂、甚至死亡,即所謂細胞老化。但根據老鼠與人類細胞實驗顯示,若在培養細胞時加入維生素C,就能抑制細胞老化,使得細胞轉化過程更有效率。科學家相信,原因可能在於維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。
該研究小組負責人、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說,若將iPSC技術比喻為火車,則早期iPSC技術有如時速四公里的慢速火車;而今維生素C能將原先每一萬至十萬細胞中才有一個細胞能轉化為iPSC的低效率,提高到十%的高效率,形同將慢速火車提升為高鐵。